close
全國好書交換時換回一些書,
我有職業病,跟學校相關的書會拿起來看,
看到一本2001年美國剛開始發生校園槍擊案件時代的老書:槍響之後.
最shock的是男性青春期之後會比女性多很多暴力傾向,竟然是因為男性荷爾蒙緣故,
校園暴力發生在男生是1/9,女生則是1/50,
所以,作者主張學校不可以坐視學生分類,那會助長對立和暴力.要強調合作.
作者強調施暴者都有一個不被同儕善待的過去,這個我知道,
我讀過希特勒,他從前被欺壓得很慘,
我讀過一本叫事發的19分鐘,那個宅孩子也被欺負得很慘.
所以,問題來了:
1.陰柔的男生在學校是不被看好的一類.總被欺負.
2.陽剛的男生又有可能因為學業上競賽,運動上競賽,交往異性上競賽落敗....而結下日後的暴力!
在學校裡,合作是多麼不容易的事?
曾經我們實施7.8.9年級打散分組做運動會的積分賽,也做過月考成績積分賽.
以為他們的關係會因為合作而更好,未料到只要有比賽就會有輸贏,
有輸贏就會有勝者驕敗者餒的事衍生...或爭功諉過的事.
縱看現在從台灣到外島,很多學校,包括kidsea都叫他的班回學校去看書,
然後越來越多的學校跟進,追逐400級分的快樂.
尤有甚者,有學校將成績前頭30%的人找回學校開著冷氣給吹,
那後面的70% 的人呢?
我慶幸我任教的學校沒有這麼僵化,
我們上1個月教育部規劃的課輔,孩子還有1個月可以放假!
我那個學校沒有暴力傾向的學生,
學生需要可以呼吸的空檔,希望迷戀400分的大人們醒一醒.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