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看龍應台和安德烈母子的新書(好看極了!,)一個母語是國語,一個母語是德語,要通信只好擇衷用英語,所以要能夠溝通必需要用兩方能懂的語言!有趣極了.
這個事讓人不禁想要對現在的母語教育發發牢騷,明明各個學校的母(閩南語)語教材編得精美,有水準,為何被政治人物一用就臭掉了?不是大便就是精液, 再加上生殖器官!沒水準沒教養,丟盡他們母親的臉!
對保存澎湖的史料古蹟及耆老訪問等"小事"十分執著的,最近一直呼籲保存澎湖的石滬文化的uncle,曾經說過有點意氣用事的話,------"本土化把粗俗鄙陋的字詞都拿出來說嘴,會加速閩南語的喪失!" ------ "學生只要會講生活用語就可以了,回家去跟家人講去,有多少人有能力拿閩南語寫作? 優美的閩南語用字有限量嘛!"
看來uncle對教育部的母語教學很有意見,我也是!
我的臺語腔走遍台灣頭台灣尾都沒人聽得出來我是"澎湖腔",因為我從小講的是偏漳州腔,澎湖縣不少地方海口泉州腔很重,我兒唸了幾個學校老師教的腔調較像泉州腔,沒想到老師最大, 臭小子回來會"笑"老媽講的跟老師講的不一樣!
請問教育部你是教"母"語還是教"師"語?
全站熱搜